雨夜思 的学习笔记

一枚钢蹦儿的迷思与感悟...

不列颠女神精制金银币

一、不列颠女神的由来

不列颠尼亚原是罗马帝国对于大不列颠岛的拉丁文称呼,也是建立的不列颠尼亚行省的名称。行省的疆域是大不列颠岛南部,今天的英格兰绝大部分和威尔士。行省的北疆是哈德良长城,其北是今天的苏格兰地区,被称做加勒多尼亚。后来,不列颠尼亚被罗马人神化,称不列颠女神,并成为现代英国的化身和象征,出现在英国的硬币、绘画、雕塑等众多事物上。

Britannia Statue

这个不列颠女神的形象起源,可能来自凯尔特神话中的橡树之神布里奇德(Brigid),或是古凯尔特人部族艾西尼人的女王布迪卡(Boudica)。罗马帝国的皇帝哈德良发行的硬币上就有女性化的不列颠尼亚形象。早期的不列颠尼亚被描绘为一个美貌的年轻女子,头戴古罗马百夫长头盔,身披白色的古罗马宽外袍,右乳袒露。她通常坐在岩石上的宝座上,手持矛和盾。有时候她手持旌旗,或是坐在波涛上方的球体上。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不列颠尼亚的形象也逐渐褪色。17、18世纪,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和苏格兰开始走向统一。

随着英国国力的上升和大英帝国殖民地的不断扩张,不列颠尼亚逐渐成为大不列颠的化身。为了突出英国对海权和海军的重视,不列颠尼亚的形象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在维多利亚时代,这位不列颠女神被描绘成有着褐色或金色头发的年轻女子,她依然穿戴着古罗马的头盔和宽袍,但手持的是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通常站在海面上,她的身边是绘有英国米字旗的希腊圆木盾,因为社会风气的变化,她的胸部也不再裸露。不列颠尼亚的身边常有代表英国的狮子。 1672年,不列颠尼亚女神在英王查尔斯二世(King Charles II)复辟君主制后也跟着光复原位,之后三百多年来几乎不间断地显现在至少一种面值货币的背面。

二、不列颠女神金银币介绍

“不列颠女神”普制和精制金币从1987年起连续发行, 成色917,有1/10,1/4,1/2,1盎司4种规格。1盎司面值为100英镑。正面是英国女王头像,背面是不列颠女神站像。各种规格和年份的普制和精制币图案相同。

“不列颠女神”银币从1997年起连续发行, 成色958,有1/10,1/4,1/2,1盎司4种规格。1盎司银币面值:2英镑。 币面设计:一面为不列颠女神图案。最初这一面上的女神图案和1895年开始铸造的英国贸易银元上的图案一致。这类贸易银元因绘有站立的不列颠女神因此常被称为站洋(同时代的有坐姿女神的美国贸易银元则相应的被称为坐洋),这种图案实际上在更早的英国钱币上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女神一面标有“BRITANNIA”、年份、重量和成色。另一面为英王头像,并标有面值和凡是英国硬币上几乎都有的“蒙神之恩-某某几世为-某某国王-某某皇帝-国教护主”拉丁文缩写(目前为“D G DEF ELIZABETH II REG FID”)。

不列颠女神精制金银币由英国皇家造币厂制造,除了每年发行普制投资币以外,还限量发行同款的精制币供钱币爱好者收藏,因为发行数量很少,所以价格较高,一般是普制币的几倍。 金币图案1987年至1998为传统图案,1997年为纪念不列颠女神金币发行十周年专门设计了战车女神图案。同年开始发行不列颠女神银币。银币1997与1999年同为战车女神图,1998和2000同为传统女神。但金币只有1997年是战车女神图。2001年开始金银币都改为奇数年发行新设计的图案,偶数年发行传统图案。2007年以后则改为每年都采用新图案,收藏价值也因此大大提高了。 2005年以前四种不同图案的设计者都是著名设计师菲力浦•内森,这4款设计均曾获奖,并在币面上雕刻有Nathan字样。

P. Nathan

三、不列颠女神精制金银币的收藏价值

遍历世界各国著名的投资币,不列颠女神系列包含的文化符号极为丰富,女神头戴钢盔,身着长袍,手执象征保卫国土意义的三叉戟是她的标志性形象,海洋、狮子具有大不列颠王国的象征意义。如此丰富文化元素和历史内涵是其他投资币所不具备的。著名设计师 Philip Nathan 将不列颠女神的传统形象通过精湛的设计生动地刻画在钱币之上,以后的几次全新设计也大获好评,并屡屡获奖,女神形象被赋予了以全新的现代感,这一形象和风格持续至今。她不同于美国的自由女神的一成不变的雕塑造型,而是具有不列颠民族血统与文化内涵的英国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女性化身,突出了勇敢、冷峻、睿智的古典美和现代女性的风情,在尊贵中饱含亲切感,整体设计中体现了英国人的严谨和传统。除了人物形象以外,币面边缘的齿轮设计等精巧的构思也颇为人称道。英国皇家造币厂技术精湛,其产品质量高超,已通过国际标准组织ISO9001质量认证。不列颠女神金币采用91.6成色的金铜或金银22K金制造,银币成色95.8,该成色性质非常稳定,少见氧化币。精制币的整体效果尤其出众,镜面清澈,喷砂和反喷砂并用,配以浮雕技术。除了人物形象设计精彩以外,币面边缘的齿轮等精巧的构思颇为人称道,加上精湛的制造工艺使该系列金银币备受欢迎。 不列颠女神系列精制1OZ金银币至今共有8枚图案,而且每一年的发行量都非常小,某些年份的金币只有100多枚,比如1991年、1997年等,精制金币在2001年以前只发行过两种图案,因此1997年战车女神因为发行量少,没有同图案的金币替代,因此就非常珍贵了。精制银币发行量一般在1500-4500枚之间,主要是针对收藏群体,属于投资币中的纪念币,纪念币中的精品币!

Britannia Statue

「英国皇家铸币局」:是英国唯一的官方铸币机构,以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位列全球历史最悠久的造币厂,承铸英国、香港及全球超过百多个国家的流通货币和纪念币钜铸。以往香港发行的「女王头」流通硬币就是其出品,精湛铸工倍受各地名士推崇!

「皇家铸币局咨询委员会」:Royal Mint Advisory Committee,此委员会于1922年由英王乔治五世御准成立,至今所有成员仍须女王指派。所有英国钱币及纪念章必须经过委员会评核。经评核合格的设计,要再由经验丰富的工匠精雕细琢,雕成铸模后方可生产,生产过程再用现金的高科技技术,如利用X光仪测试金属含量,以保钱币纯度等。

1997年前 精制金币共同背面

1997年前 精制金币共同背面

1987年~1997年 精制金币正面

1987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1991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1997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1998年后 精制金币共同背面

1998年后 精制金币共同背面

1988年~2015年 精制金币正面

1988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01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03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05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07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08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09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10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11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12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14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2015年 1OZ精制金币正面

参考文章:360doc个人图书馆 | 总结投资币中的精制金银币-不列颠女神

经典钱币

中国

12生肖 8克金币系列

1982 China Year of the Dog Gold OBV 1982 China Year of the Dog Gold REV

1985 China Year of the OX Gold OBV 1985 China Year of the OX Gold REV

1985 China Year of the OX Gold OBV 1985 China Year of the OX Gold REV

1986 China Year of the Tiger Gold OBV 1985 China Year of the Tiger Gold REV

经典小金币

1982 China World Cup Football OBV 1982 China World Cup Football REV

1oz 经典金币

1995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Series 1 - Pagoda of Six Harmonies OBV 1995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Series 1 - Pagoda of Six Harmonies REV

1995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Series 1 - MengZi OBV 1995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Series 1 - MengZi REV

加厚金币系列

1980 Piedfort China Lake Placid Olympics Alpine Skiing OBV 1980 Piedfort China Lake Placid Olympics Alpine Skiing REV

5oz 经典金币

1991 China Qi Baishi Good Harvest OBV 1991 China Qi Baishi Good Harvest REV

1公斤 经典金币

1992 China Seismograph Series 1 OBV 1992 China Seismograph Series 1 REV

1992 China Compass Series 1 OBV 1992 China Compass Series 1 REV

传奇样币

1982 China Pattern Panda - Great Wall Brass 32mm OBV 1982 China Pattern Panda - Great Wall Brass 32mm REV

1989 China Pattern Dragon & Phoenix Design Concept OBV 1989 China Pattern Dragon & Phoenix Design Concept REV

1991 China Pattern Dragon & Horse Design Concept OBV 1991 China Pattern Dragon & Horse Design Concept REV

加厚币

作者:葛祖康

我国现代贵金属币的发行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诞生才20多年;对于有着七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来讲,这还是个新生事物。虽说当初我们有着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富有创造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但国家对于贵金属币制造的法规和标准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对于他们来讲,要制造出具有大国水平的现代贵金属币,还是要在学习和借鉴中创造。

我国钱币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了金银币。古代金银币是称重货币,因而只有成色要求,而没有大小,厚度要求。而铜铸币是计数流通货币,故而大小,厚薄,成色都很重要,小于或薄于标准币就是劣币。历史上国力强盛的朝代和国家,铸币就厚重,体形也较大,相反一些没落的、衰弱的王朝和国家就铸薄币、小币或成色低劣的币,以扣克民众。一直到近代,通过国际贸易,我们的金银币才从称重货币转化为标准计数货币。可是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各地军阀自行制币,偷工减料,轻、薄、成色低劣之币横行,机制币逐步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故而薄币是货币中的劣币,是贬义词,不应用作我国贵金属币厚度的表述。故最近出版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贵金属币图录就没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大全》中薄币的概念。

因为要说明问题,故不得不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大全》中对于加厚币的标注加以复述:其在“儿童年金银币”,“13届冬奥会金银铜币”,“中奥会金银铜币”技术列表中把标准币注为薄币,而把加厚币注为标准币,是有悖标准常识和市民习惯的,而漏掉了“古代科技发明1组加厚银币”的全部技术资料。在表述“1991年熊猫十年金银币”和“精铸1盎司生肖银币”时未作任何表述;可是在表述“96观音银币”,“97吉庆银币”时却用了加厚银币的慨念,在注中说明“本页加厚银币与同名非加厚银币图案一致,故不重复标出”的字样。

近现代由于采用机制方法制币,货币形状还是采用人类社会所习惯的圆形,并已日趋定型、规范。由于各国传统习俗的不同,世界各国发行的金银币的规格大小、成色、重量都不尽相同。如圣马力诺2006年发行的18克银币直径为32mm,22克银币直径为34mm;而比利时2004年发行的18.75克银币直径为33mm;波兰2004年发行的14.14克银币直径为32mm;澳大利亚1998-2000年的1盎司银币直径是40.6mm,而2004年的1盎司银币的直径是40mm了。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国际贸易金银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成色和重量的标准金银币。

而各种纪念和特种金银币,虽也是国家法定货币,但它的面值和实际价值是脱勾的,是不能参于流通的。因此金银纪念币和特种币的大小、成色、重量和厚度,按照国际贯例,是由国家财政、制造成本和设计加工工艺需要而定的。再加上我国制币初期是以满足委托商需要的代加工形式生产出口的,因此会有如此之多的品种规格。

我国初期生产的银币规格:2.22克银币的直径为15mm,1/4盎司银币的直径为27mm,10克银币的直径为23mm和28mm两种,15克银币的直径为33mm,1/2盎司银币的直径为36mm,22克银币的直径为36mm,24克银币的直径也为36mm,27克银币的直径为38.6mm,1盎司银币的直径为40mm,还有一些大规格的金银币等,品种和规格繁多。

其中1/4盎司银币的直径为27mm,10克银币的直径为23mm;1/2盎司银币的直径为36mm,22克银币的直径为36mm,24克银币的直径也为36mm;直径相同重量不同的银币在相同成色的情况下,显然10克银币的厚度要比1/4盎司银币厚。24克银币比1/2盎司银币的厚度要厚,可见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贵金属币厚度标准。

现就我所了解的国家和一些专业书刊对于加厚币概念和标准的现状给于表述:

1991年由上海钱币学会编写,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1979—1988年中国现代纪念币》一书中关于国际儿童年只在最后括弧里写道:发行部分特厚金币,而13届冬奥会币没注明有加厚币,中奥会也只写了发行部分特厚币。

200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金银币)”,标准号分别是JR/T0004-2000和JR/T0005-2000。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可参见中国金币杂志第2期98页),当然这2个标准都是指导性标准,各造币企业可以参考执行或据此自行制订更严格的企业的内控标准。这两个标准都没提到币的厚度慨念和加厚的标准,只有直径、成色、公称值、普制币极限偏差、精制币极限偏差、丝齿个数的标准。只是在直径一项中取消了小于1mm的余数尺寸。圆形金银币直径标准全是整数值,仅有的直径38.6mm的27克银币,在1998年野生动物云豹27克银币发行后,就没再生产发行了。

中国金币总公司在对1979-2002年生产工艺方法统计表中只表述了:普通工艺是镜面喷砂;特殊工艺:有彩色、隐形雕刻、镀金、镶嵌、双金属、中孔、异形、丝齿滚字、幻彩、仿旧、无边、深腐蚀、防伪油墨、斜齿;而没有提及加厚。

《中国金币》杂志24期2005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专辑中,在文化长廊文字内容展示第四部分——基础知识中,贵金属纪念币发行要素只列出主题、图案、面额、材料、式样、规格、重量、成色、发行数量、发行时间、鉴定证书,而没有提及厚度。

在《中国金币》杂志第12期第30页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生产工艺总结中表述的:目前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在借鉴国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和开发了自己独有的生产工艺,采用了16种工艺技术,不仅喷沙镜面等传统工艺得到普遍和新的运用;而且镶嵌、异形、彩色、隐形雕刻、激光全息、双金属、仿古,以及斜齿等新技术新工艺,均有开发和应用,全文没有提及加厚的慨念。

由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金融出版社联合编制,金融电子音像出版社2001年出版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光碟贵金属部分对于前三套币用了厚薄币的慨念:古代发明用了加厚币的慨念,熊猫十年没有表示,96观音和97吉庆用了加厚币的慨念,1988年开始的精制十二生肖银币没有表示,敦煌2盎司银币用了高浮雕慨念。

2001-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发行贵金属纪念币计划一览表都没有厚度慨念。

《中国金币》杂志上唯一的一次提及币的厚度,是在第5期介绍加拿大发行全息技术交通银币时,对拉塞尔L型旅行车、马可波罗号海船和苏格夏火车机车银币,刊登了这些币的厚度为3.5毫米。

2001年起发行的石窟艺术系列金银的技术规范里就只有:含金银量、直径、面额、成色、发行量5个要素,没有特注中国石窟艺术2盎司银币为加厚币。而是新用了“高浮雕精铸银币”的技术名词。看来由于国家在对金银币厚度没有技术标准的情况下,造成了人们对于加厚币慨念的混乱。

《中国金币杂》志第12期上关于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生产工艺总结上提到现代铸币的关键设备:压印机由初期的美式小吨位压印机发展到现在的360吨、600吨、1250吨。现在压印一枚镍币需要在每平方英寸上有30吨的压力,而一枚银币则需要在每平方英寸上有150吨的压力,可想而知要压厚度增加一倍的银币就要更大的压力机了。这在80年代是很不易的。

今天就加厚币概念和标准的研究、探讨,本人以为:既不能脱离历史,也不能停滞不前;还要跟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不能一味强调外国的慨念,因为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

我国1979年至2006年共发行了“国际儿童年金银币”、“13届冬奥会金银铜币”、“中奥会金银铜币”、“古代科技发明1组银币”、“熊猫金币发行十年金银币”、“96观音银币”、“97吉庆银币”、“1988-1999 1盎司精制生肖银币”、“2O01年起的石窟艺术2盎司系列银币”等其中都有使用材质成色相同,直径相同,等于标准币坯饼厚度一倍的坯饼压印的币。对于这类币多年来因为无国家标准可依,在各种钱币目录和金币杂志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方法,故而比较混乱。

对于以上币的加厚情况我的看法:前三套加厚币是在我国制币初期生产的,当时制币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压力设备还是小吨位的,委托商的标新立异、猎奇心态,和制币厂的雄心壮志造就了这三套币的出现。故而发行量仅500套,可谓是币中珍品!

1988年由中国钱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家驹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章图录》上在介绍规格时没有加厚币的文字,而是在相同的直径之上标有2种含纯金银倍数量。然而沈家驹先生在介绍这套国际儿童年金银币时写道:“部分金银币首次采用加厚坯饼和多次压印工艺”,在介绍13届冬奥会纪念金银铜币时没作任何关于加厚的说明,而又在介绍中奥会纪念金银铜币时写道:“部分金银币首次采用加厚坯饼和多次压印特殊工艺,以增其值”。可见当时加厚币只是管理层和收藏者对于使用加厚坯饼多次压印特殊工艺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

1991年熊猫发行十周年的1盎司金币、2盎司银币,1992年的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1组2盎司银币,1996年的观音银币,1997年的吉庆有余2盎司银币,都是在我国制币技术日臻成熟,加工设备日益精良的情况下生产的,故计划发行量都在几千枚以上。而吉庆2盎司银币计划发行量则高达80000枚的巨量。这时期的加厚币已成了一种普通产品。

1988-1999发行的1盎司精制生肖银币则另当别论,当时委托商要求这套生肖币用铂金、黄金、白银以相同图案、相同直径铸币,成为铂金,黄金,白银三枚成套币发行,全球三百套.因白银的比重最小,为了和铂金币、黄金币做得一样大小,1盎司白银做成直径32mm的银币,其厚度就比直径33mm的15克生肖银币厚得多了。至于后来发行50000枚的普制生肖牛银币上市,市场上共有4种银牛,真是群牛闹币市了。收藏者和经营者为了加以区别就把比1盎司精制牛银币薄而大的普制银牛,约定俗成的称为扁牛。 中国长城硬币投资公司总经理沈家驹先生在由贡清栋主编的《中国十二生肖系列纪念币》一书的卷前语中说:鉴于已有中国十二生肖系列纪念币发行在先,因此“精装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之设计艺术构想、材质及规格等,均注重与前者有所区别……首开中国白金材质纪念币铸行先河,纪念币规格亦经反复核定最终采用大小适中之1安士规格,成色则高达千分之九百九十九。虽币材各异,但币面图案相同,便于公众单枚购买或成套收藏,使之不同需求均可得到满足。文中只字未提加厚币的慨念。

而发行30000枚的敦煌、龙门、麦积山2盎司银币虽直径只是1盎司标准银币的规格,厚度却是1盎司银币坯饼的2倍.在大压力压机的作用下,对于表现高浮雕作品这是最好不过的厚度。加厚在这里已完全不是早期那种稀有珍品的慨念了,一般来说币的珍贵性主要和它的存世量有关。

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门学科,都应是有生命力的。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新的钱币不断诞生,钱币制造也不断改进和规范化,钱币文化也会不断发展,钱币学的研究内容也日趋丰富。

因为在国家标准里,根本就没有加厚币的标准和名称,为此我们也大可不必争得不可开交。我认为不论是在发行有标准币的基础上,还是在没有发行标准币的基础上,加厚币的慨念应是:币的坯饼在材质成色相同,直径相同,而使用厚度大于标准币坯饼2倍以上(包括2倍)坯饼所压制的币,均可称之谓加厚币。至于将来国家会不会把加厚币的慨念作为标准订在行业标准里,那就是将来的事了。

当然我们希望将来能有这样的行业标准,因为加厚币就和异形、彩色、仿古一样,它必竟不同于标准币。我看关键还是国家要建立和健全一些先进的贵金属纪念币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有利于各厂统一质量要求,有利于增强我国贵金属纪念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为贵金属纪念币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我们的造币水平,在不久的将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以上只是个人管见,有不对之处望同好斧正。

葛祖康 2006.09.12于杭州

Moscow Olympics Archery Brass Comparison

Olympics Alpine Skiing Brass Comparison

Olympics Biathlon Brass Comparison

Olympics Alpine Skiing And Archery Piedfort Brass 1

Olympics Alpine Skiing And Archery Piedfort Brass 2

Olympics Archery Piedfort Brass

摘自:葛祖康的博客|关于加厚币

评级币评分标准及含义综述

钱币评级知识

钱币评级就是确定一枚钱币新旧程度的过程,这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过程,传统上人们经常就用币相较好、很好等比较模糊的词来描述一枚硬币的外观。由于钱币的新旧程度对币值的影响非常大,简单的缺少标准化的硬币币相描述方式显然是不利于收藏币的市场交易的,经过长期的发展,人们逐渐建立了一套相对客观和标准化的钱币评级标准,这套标准起源于美国,目前在全世界已得到非常广泛的推广。

在美国,较早的评级方式同样使用较含糊的词来给钱币分类,后期较完善的字母等级系统主要包括差(Poor或PO)、一般(Fair或Fr)、接近好(Almost Good或AG)、好(Good或G)、非常好(Very Good或VG)、精美(Fine或F)、非常精美(Very Fine或VF)、特别精美(Extra Fine或XF)、几乎未经流通(Almost Uncirculated或AU)、未经流通(Uncirculated或Unc)和亮丽未经流通(Brilliant Uncirculated或BU)。

50年代,William H. Sheldon在他的书中第一次提出了Sheldon标准,这个标准使用数字来表示币的新旧,数字的范围为1-70。

1986年,一家现代专业钱币鉴定评级公司PCGS在美国成立。这家公司综合了上述的两个评级方法,同时用字母和数字来为钱币的新旧评级,具体的级别包括BS-1、FR-2、AG-3、G-4、G-6、VG-8、VG-10、F-12、F-15、VF-20、VF-25、VF-30、VF-35、XF-40、XF-45、AU-50、AU-53、AU-55、Au-58、MS-60、MS-61、MS-62、MS-63、MS-64、MS-65、MS-66、MS-67、MS-68、MS-69和MS-70。

这里MS是Mint State的缩写,意味像刚铸造出来的一样。等级越高,等级间的差别也越大,但如果想仅评个人观察确定一枚币的等级,则需要大量的经验实践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而顶级定级公司中的鉴定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一些经过大量训练的专家。事实上,MS69和MS70之间的差别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这套级别适用于普制币;对精制币,有一套类似的标准适用,从PF1到PF70。

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钱币定级公司有PCGS、NGC和ANACS三家。这些公司目前都已扩展到能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行的钱币进行鉴定定级,包括中国从民国建国以来所发行的所有钱币以及清末的一些币种。经过鉴定的钱币,这些公司会用特制的保护盒将钱币密封,并在盒上贴上带有鉴定定级结果的标签,同时将资料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这些公司会定期公布所鉴定的各种钱币的数量以及其中各等级所占的百分比,由此对钱币的市场交易价提供一个参考。除了这三家公司上,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鉴定定级公司,但这些公司的权威性普遍得到怀疑。

钱币的等级对钱币的市场交易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个级别的差别就可能导致价格相差数倍。以美国50州25分系统中1999年由费城铸币厂铸造的康涅狄格州25分为例,在今天PCGS提供的市场参考价中,MS65级价格为20美元一枚,MS66级为25美元,MS67级为140美元,MS68级为1000美元,MS69级为6500美元,而目前还未发现有MS70级康涅狄格州25分硬币,因此其参考价格栏为空。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价格上的巨大差异,很多人从事一种称为Coin Cracking的业务。这种业务利用人为评定硬币级别的主观性,从市场上收购某些已得到定级的钱币,将其密封盒砸开后将钱币重新送定级公司评定,寄希望于新的鉴定级别能比原先鉴定的高一级,从而赚取巨额的利润。

作为普通的钱币收藏者,所要做的就是尽量保持手中收藏币的外观,避免损伤钱币,从而导致钱币价值流失。原则上,任何时候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硬币表面,因为皮肤分泌的油脂会永久损害钱币的光泽。应带上专用手套后拿取钱币,为避免留下划痕,应尽量从边缘抓取硬币,避免接触上下表面。原则上没有必要清洗硬币的必要,因为这很容易留下划痕或影响钱币表面的光泽。绝对需要避免是意外跌落钱币,因为这几乎100%会给钱币带来损伤。

关于PCGS评级公司和评定标准

PCGS(Professional Coin Grading Service),专业钱币分级服务公司

美国的著名专门针对硬币进行鉴定、分级、评分的公司。鉴定过的硬币会被装入一个密封的小盒子并被标记分数以及编号。其会员能够通过网络系统根据编号查询相关信息。

为了适应美国硬币交易中不断追求高品级的需要,美国钱币协会于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0fficial ANA Grading Standards for United States Coins, OAGS)。此标准由布雷塞特(Ken Bresett)及科索夫(A.Kosoff)编写,并已多次修订出版。

目前,这一分级方法正在美国逐步推广,但现尚未得到国际上的普通认可。这一标准的特点是首先将币面品级分为三档:精制品、未流通品、流通品。然后在每品后缀有一定数字(3-70)以表示其品级高低。这一标准出笼后,由于较为明确合理,且市场买卖双方均有迫切统一标准的要求,所以很快为大家所接受。目前美国出版的书刊已全部采用该标准,其他英语国家钱币界亦普遍引用,非英语国家则参照后制定尽量接近的品相评级系统。

分级的标准一般为:

MS 60-70 Mint State(Uncirculated) 未流通
AU 50,53,55,58 About Uncirculated 介于流通与未流通
XF 40,45 Extremely Fine 极其精美
VF 20,25,30,35 Very Fine 非常精美
F 12,15 Fine 精美
VG 8,10 Very Good 非常好
G 4,6 Good 良好
AG 3 About Good 较好
FA 2 Fair 一般
PR 1 Poor 差
  1. 精制品(Proof Coins)。精制品原则上并非品相分级,而是一种特殊的制造工艺。由于精制品一般都在问世时即为人们所收藏,所以都是未经流通品。最早的精制品出现于1850年左右,数量很少,到20世纪30年代后,各国造币厂才普遍制造。   

    • Proof-70。又称为完美精制(Pefect Proof),是币面完美无疵的最高级别,没有任何划痕、包装划痕及缺陷。币面可以是光泽如新,也可以是自然本色。

    • Proof-67。介于Proof-70与Proof-65之间。

    • Proof-65。即精选精制(Choice Proof),用4倍放大镜可见轻微划痕或缺陷,一般说来已臻完美。

    • Proof-63。介于Proof-65与Proof-60之间。

    • Proof-60。用肉眼可见分散的疵点。

    • Proof-55。即损伤精制(Impaired Proof),精制币虽不流通,但在交易、清洗中也有可能造成一些疵病。

  2. 未流通品(Uncirculated Coins,Mint State Coins,MS)。指制币厂出厂后未投入市场流通的全新币,所以也叫出厂币。这些钱币大都是在厂内就封装的。成套封装的称为出厂币套币,系专为收藏者制作,售价略高。

    • MS-70。即完美未流通(Perfect Uncirculated),属普制币中的最佳状态,用4倍放大镜可发现一些疵病。由于币面光泽(而不是划痕、疵病)的差异又分为光亮完美未流通(MS-70,Brilliant)和本色完美未流通(MS-70, toned)。后者币面呈自然本色,但不一定光亮。

    • MS-67。介于MS-70与MS-65之间。

    • MS-65。即精美未流通(Gem Uncirculated),可以是光亮或自然本色,有少量包装划痕和一二个边缘疵病。

    • MS-63。又称精选未流通(Choice Uncirculated),介于MS-65与MS-60之间。

    • MS-60。即标准未流通(Typical Uncirculated),有一定的划痕疵病,边缘也有少量磕碰,光亮或本色。

  3. 流通品(Circulated Coins)。

    • AU-55。即精选近于未流通(Choice About Uncirculated),仅在币面凸起部分有轻微磨损痕迹。

    • AU-50。即近于未流通(About Uncirculated),币面凸起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磨损痕迹,至少有一半以上币面保持原有光泽。

    • EF-45。即精选极美(Choice Extremely Fine),币面凸起部分均有磨损,但全部细部清晰,币面部分区域(如文字间)保持原有金属光泽。

    • EF-40。即极美(Extremely Fine),币面均有磨损,但图像仍清晰,币面仍有少量原有金属光泽。

    • VF-30。即精选优美(Choice Very Fine),凸起部分磨损更多,但所有主要图像清晰。

    • VF-20。即优美(Very Fine),与VF-30相比,凸部磨损更甚。

    • F-12。即美品(Fine),严重磨损,总体尚可辨清。

    • VG-8。即上佳(Very Good),细部已几乎磨平。

    • G-4。即佳品(Good),磨损更甚,仅能分辨出主要图像。

    • AG-3。即近于佳品(About Good),几乎所有部分已接近磨平,有时仅能辨明年代。

另外,精制品还可分为以下3类:

  1. 霜(镜)面精制(Frosted Proof)。指币面凸出部分为凝霜面,凹入部分为镜面,属标准精制品状态。从1936年起,各主要造币厂开始普遍制造。

  2. 钝(砂)光精制(Matte Proof)。模具经喷砂或酸蚀后未经抛光,所以币面凹凸部分均为钝光面。

  3. 类(半)精制(Prooflike,P/L)。即并未采用精制工艺,而是用新的模具在最初压印中所得出的表面光洁、轮廓清晰的高质量普制硬币,币面凹入部分近于镜面(因未抛光),凸出部分没有凝霜效果(因未喷砂),严格说来实与AU-55品级相近。


PCGS 评分英文解意
评分 英文 评分
79 Superb Gem BU 非常顶级状态的币,通常在评级现代币不到70分或69分 装在一起被封起来所用的
80 Genuine 真币,这个也是在特殊情况下才用的数字
81 Pended 等待,这个通常用在当天评级或者特快评级送去的但是有些疑问在币上不能及时按照正常的时限内出分数和邮给客户所用的
82 Filed Rims 锉边,通常有一些真币或者想要放在珠宝环里面做装饰或者因为各种原因用锉刀把钱币的边缘或者边齿给锉了~虽然假币目前有很多是这种效果,因为边太生硬。不过用82都是指真币而言
83 Peeling Lamination 起皮,通常是指在钱币上出现了币肧有裂起皮的
84 Holed and Plugged 堵窟窿,在币上面有钻过洞的被堵上
85 DID NOT CROSS 不换盒,通常是在其它公司的评级盒去PCGS想换盒子。因为评级不到其它公司的分数评级或者没有到客户填写的分数评级就不给换盒
86 No Opinion 专家无法鉴别币的真伪,评级费退回
87 Not Eligible For Service Selected 币相较于所选择的评级服务等级太过贵重(服务费太少了~)
88 Gem Proof 非常好的镜面币,通常是在大量送评然后不到客人要求的分数的币装在一卷里面用的
89 Brilliant Uncirculated 在大量送评,但达不到分数要求,且品相不如‘79’(那种特别高分数的效果)时就用这个
90 Questionable Authenticity 币疑似伪造
91|N-1 Questionable/Artificial Toning 铜币包浆似假
92|N-2 Cleaned 因清洗不当,币表面受损
93|N-3 Planchet Flaw 因压铸过度,造成金属胚饼缺陷 { Metal impurity or defect in the planchet – depends on severity }
94|N-4 Altered Surface 改刻,不当清洗,指纹印痕 { Whizzed, harsh cleaning, thumbed over (using a pasty substance to cover defects or alter the appearance) }
95|N-5 Scratch 划痕过深
96|N-6 No Service 不提供鉴定评级服务 { coins we do not certify (i.e. medals, some privately made issues, etc.) or cannot certify (i.e. over-sized coins) }
97|N-7 Environmental Damage 腐蚀,附着其它东西,或包浆过厚 { i.e. corrosion, coating (lacquer), excessively heavy toning, etc. }
98|N-8 Damage 故意对表面毁坏,乱划,改刻 { deliberate surface damage, i.e. graffiti, spot(s) removed, etc. – depends on severity }
99|N-9 PVC (Poly-Vinyl-Chloride) PVC塑料封套分解,造成币污染 { a plasticizer used to produce vinyl that will leach out of the holder and onto the coin, eventually damaging the surfaces. }

NGC硬币鉴定评级标准

钱币等级鉴定是一个团队协作工作过程,由至少三名职业等级鉴定专家对每一枚钱币进行鉴定。NGC的等级鉴定师虽然都来自不同的背景,但他们都有从事钱币经销的工作经验。因为在钱币市场等级鉴定方面,经验是商业部门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所有钱币鉴定服务机构不同的是,NGC严格规定自身机构内的全职等级鉴定师,不得参与任何的钱币商业买卖活动。

每一枚钱币都要接受每位鉴定师的一次检查,然后每个鉴定师对每一枚钱币个人划分系统等级。NGC所采用的钱币评级标准是全世界钱币业广泛认同的。下面这张表就是对于钱币等级的表述:

前缀 数字等级 描述说明 Adjectival Description
MS 60 - 70 未流通 Mint State (Uncirculated)
AU 50, 53, 55, 58 介于未流通与流通间 About Uncirculated
XF 40, 45 极其精美 Extremely Fine
VF 20, 25, 30, 35 非常精美 Very Fine
F 12, 15 精美 Fine
VG 8, 10 非常好 Very Good
G 4, 6 良好 Good
AG 3 较好 About Good
FA 2 一般 Fair
PR 1 Poor

除了等级描述外,NGC还会对某些钱币标注特征,部分描述中文解释如下:

PF: Proof 精制币 SP:Specimen 样币
RD:Red 红色 RB:Red Brown 红棕色
BN:Brown 棕色 CA:Cameo 浮雕

NGC会对表面状况(品相)存在问题(瑕疵)的钱币进行“Details Grading”评级封装,此类钱币将被封装在一个紫色的固定器内,标签上会注明表面状况的描述以及与钱币磨损程度相应的等级,部分描述中文解释如下:

Artificial Toning 人工氧化
Chopmarks 戳记
Corrosion 腐蚀
Environmental Damage 环境损坏
Mount Removed 通过机械手段修复硬币。修复的原因很多~一些年代久远的钱币,特别是美国的女神像金银币,为了串链当作首饰而被打了孔。这种打孔的钱币通常会被填补起来,虽然是经过精心修补,但是大部分专家都能发现修补的痕迹。这样的钱币会被标记“Mount Removed”并退回
Improperly Cleaned 不当清洗
Rim Damage 齿边损伤
Scratches 刮伤
Stained 玷污
Surface Hairlines 表面发线刮痕
Whizzed 打磨

某些钱币无法进行数字评级或者封装,例如,已经严重受损的钱币或者非常清洗严重的钱币,NGC将不予认证,然后用塑料盒包装退还给申请者,里面附上拒绝封装的理由。NGC富有经验的专家能够准确地筛选出无法认证的钱币,部分描述中文解释如下:

Authenticity Unverifiable 无法鉴定
Ineligible Types 不符类型
Not Genuine 假币
PVC 聚氯乙烯
Questionable Authen 存疑
Residue 残留物

PMG纸币鉴定评级标准

每张纸币都严格按照全世界钱币领域广泛认同的70级谢尔登评级(70-point Sheldon scale)标准进行评定,并指定一个一致的等级。下面这张表就是对于钱币等级的表述:

前缀 数字等级 描述说明 Adjectival Description
CU 70 70级精选未流通 Seventy Gem Uncirculated
CU 67-69 超级精选未流通 Super Gem Uncirculated
CU 65-66 精选未流通 Gem Uncirculated
CU 63-64 近于精选未流通 Choice Uncirculated
CU 60-62 未流通 Uncirculated
AU 50, 53, 55, 58 介于未流通与流通之间 About Uncirculated
XF 40, 45 极其精美 Extremely Fine
VF 20, 25, 30, 35 非常精美 Very Fine
F 12, 15 精美 Fine
VG 8, 10 非常好 Very Good
G 4, 6 良好 Good
AG 3 较好 About Good
FA 2 一般 Fair
PR 1 Poor

除了等级描述外,PMG还会对某些纸币标注特征,部分描述中文解释如下:

EPQ Exceptional Paper Quality,即优良纸质,表示纸钞出厂后未经过物理上、化学上的加工处理,或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出现修补、清洗、玷污、腐蚀、虫蛀等情况的纸币均不可能拥有EPQ标识。
NET Grade 类似于硬币评级中的“Details Grading”。PMG对于NET的评定是比较严谨的,当NET Grade出现时,代表纸币本身遭遇较为严重的外力破坏或影响。例如,纸币有撕破,缺角,修理过的,重新压印,洗过的,玷污的,沾到墨水或有笔迹,受聚氯乙烯腐蚀、胶带修补、虫蛀等情况均可能造成NET的评级出现。在封装套的背面通常都会备注评定为NET的原因。
Chopmarks 戳记 PVC Damage 聚氯乙烯损害
Repaired 修补 Restoration 修复
Repaired 修补 Restoration 修复
Stained 玷污 Specimen 样票

某些纸币无法进行数字评级或者封装,例如,已经严重受损的纸币或者不符类型的纸币,PMG将不予认证,然后用塑料套包装退还给申请者,里面附上拒绝封装的理由。PMG富有经验的专家能够准确地筛选出无法认证的钱币,部分描述中文解释如下:

Altered Note 人为改动 Ineligible Type 不符类型
Not Genuine 假币 Questionable Authen 存疑



摘自:华夏收藏百科|评级币评分标准及含义综述

评级币的由来

英文里没有和“品相”相对应的词。通常形容币的品相时用的是 condition,即“状况”。但是这个词太抽象、空泛,因此专业人士会使用 grade 一词,即“等级”或“品级”。其动词便是评级、分级。

其实这评级或分级没什么神秘的。国内的1到10品、极差品到极美品等也都是在分级。美国钱币界直到20世纪60年代也还在使用类似的分级系统,从差到好分成11个级别,最高一级是BU。大家各做各的生意,相安无事,谁也没有把谢尔登(Sheldon)的评级系统当什么事儿。

其实谢尔登的评级系统早在1948年就搞出来了,当初是专为评1793-1814年间的大分币(一美分)用的,与其它硬币无关。谢尔登之所以把他的系统定为从1到70,是因为当时品相最差的分币和品相最好的分币之间的差价是70倍。也就是说,如果一枚几乎认不出来的分币值1美元,那完美品相的分币就值70美元。

话说到了1968年,西方国家通过“伦敦黄金总库”(London Gold Pool)对黄金价格的操纵失败,随后70年代初尼克松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带来了贵金属的牛市。而美国钱币市场也随之起飞。许多“门外汉”(包括私人、基金和投资银行)纷纷想要投资钱币,而且要最高质量的钱币,也就是BU级的,他们不缺钱。问题是BU这个档次的钱币也有不同品相,而当时的分级系统无法对它们进一步区分。因此一些无良币商开始自行创造一些名称来形容BU级的这些不同品相,并借机捞钱、坑人,而且是大捞特捞,大坑特坑。反正谁也没个细分标准,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这时广大的正义币商看不下去了,纷纷向美国钱币协会讨说法,要求整顿。美国钱币协会本来就一直在研究如何改进分级的事儿,这会儿顺时应势,挺身而出,在谢尔登系统的基础上,于1978年推出了“美国钱币正式评级标准”,将谢尔登评级系统推广到其它的钱币上。正巧美国钱币协会旗下有一个钱币鉴定机构,称为 ANACS(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Certification Service,美国钱币协会鉴定服务),当时的业务内容是鉴定钱币的真伪,因为钱币造假横行。将此机构的服务内容扩大到品相评级那是顺水推舟、众望所归的事情。于是ANACS于1979年推出钱币评级服务,所用标准当然是美国钱币协会的“美国钱币正式评级标准”。这也是美国评级机构同时做真伪鉴定和评级的历史来由。这时还没PCGS和NGC什么事儿,这两家都是八十年代才成立的。不过它们后来居上,一发不可收拾,抢走了ANACS的市场,而且PCGS首先发明“装盒”技术。(那以前ANACS评级以后是发两张带照片的证书,币的正反面各一张照片。)ANACS后来被美国钱币协会出售,到如今已经几次转手、风光不再了。

美国的第三方评级服务于钱币市场70年代起飞时应运而生,目的是解决无良币商坑蒙高端币投资人的问题,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钱币市场增值后,一枚稀有币动辄成千上万美元,品相上的细微差异会造成成百上千美元的差异,将品相细化、系统化、标准化有助于钱币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中国的钱币市场目前正处于起飞阶段,“门外汉”投资金银币的前景大增,类似美国无良币商利用品相界定模糊而大肆牟利的情况到时候难免会发生。在中国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有信用的第三方评级机构以前,借用国外评级机构现有的经验和服务,这对钱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币友和投资人都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法。

学会看币

看币的态度

根据资深的稀有币商 Travers 的说法,看币有四种态度:

  1. 找出一枚币的美妙之处,把币作为艺术品来欣赏
  2. 找出币的长处
  3. 找出币的瑕疵或缺陷
  4. 同时找出币的长处和瑕疵,但等币到手以后再细细欣赏

有些钱币爱好者能够把前三种态度综合起来,应用得天衣无缝,这当然最好。但 Travers 认为第四种态度最为实用。这是因为一枚币有各种欣赏层次,可以从美学、历史和文化各个方面加以欣赏。但是当牵涉到钱币买卖时,品相最为重要。如果只顾欣赏而忽视了品相,纯收藏也许无所谓,但从投资的角度看就可能犯错。

回顾笔者自己的经历,当初 eBay 上有一枚69西藏和一枚67新疆,相同售价。笔者因为布达拉宫不如新疆的丰收景象有活力而买了新疆。从收藏角度来说没错,喜欢就好。但是如果从投资角度来说,那枚69西藏的增值潜力应该比67新疆要大许多。另外,由于是评级币,品相长短之处已有定论,只是在审美和品相之间做出选择。如果是买裸币或原封币,在审美取舍之外再加品相判断,难度会增加不少。

对于我等新手来说,找出币的瑕疵比找出长处要容易。眼力好,有耐心,方法得当,再加一个高倍放大镜和合适的灯光,找出划痕、磨损、斑点和碰伤并不难。但没有过手很多币,没有大量比较,看出一枚币的长处谈何容易,比如说初打币和后打币在压印、原光和喷砂效果方面的细微差别、各种版别之间的区别等。看不出长处就意味着可能错失好币!

Travers 还指出卖家和买家对币的不同态度。卖家往往只看到一枚币的长处,而买家容易集中在币的短处上。想想这本是人之常情,而且不限于钱币:“孩子总是自家的好”。币商在卖出币时说品相如何好,而回购时会说同一枚币如何不好,如果不是故意找碴压价,那就是不知不觉中滑入了这个思维定势。好的币商能够意识到这种买、卖方之间的态度差异,卖出、买进时都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品相。而对于新手来说,购买评级币无疑会减少这类风险,因为品相已有定论,无须当场判定,不用受这个思维定势的影响。等对品相判断有了把握之后,再购进裸币和原封币也不迟。

看币的技巧

每位币友都得看币,Travers 提出两种看币方法,一是按时钟方向看币,二是分区看币。

按时钟方向看币时,要看两遍。

第一遍是粗看。沿顺时针方向把币的正面和反面扫视一遍。然后将币微微倾斜、转动,换几个角度看币,正反面都看一遍。接下来看币边,最后把币整体看一下。

第二遍是细看。首先按顺时针方向仔细观看正面的镜面部份,然后按相同方向仔细观看雕刻的图案部份。按相同方式观看反面。然后将币微微倾斜、转动,换几个角度看币,正反面都看一遍。接下来从正面、反面和侧面仔细观察币边。最后把币整体看一下。

描述币面情况时也往往使用时钟术语,如正面九点钟方向有一个擦痕。

分区看币是把币面分成几个部份,最好是四个部份(象限)。每次观察集中在一个部份,看完一个部份以后再转入下一个部份。其余的观察方式和按时钟方向看币相同,也要分两次看币,粗看和细看。每一次看后都要将币倾斜、转动,最后看币边和币的整体。

Travers 强调要反复练习,练就快速看币的眼力,因为在好多场合,如拍卖会前的预展、钱币展销会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看币。如果看币不熟练,就可能漏掉好币或吃进差币,连币商都不能幸免。

看币的工具

看币有两个重要工具,一个是放大镜,另一个是灯。这两个工具都大有讲究,对品相的判断有很大影响。

看币用的放大镜分为两种,一种用来判别品相,另一种用来辨别真伪或改动。辨别真伪或改动需要高倍放大镜,倍数应达20倍以上,才能看清细部。但倍数太高的放大镜用于判别品相时则会夸大币的缺陷,降低评判结果。评级公司的评级师通常使用5倍放大镜,Travers 和 Berman Guth 建议用5到10倍的放大镜,要能看到整个币才行。

灯光对品相判断的影响非常大,有些会提升对币的品相判别,如泛光灯和水晶吊灯。最有名的是美国长滩币展中的泛光灯,能够美化品相。大多数参加长滩币展的币商在买币时会在别种灯光下对币的品相另作评判。Travers 说在泛光灯下,一枚AU55品相的币可能会被看成具有MS60的品相。MS级别的币要求币面上的光轮不可中断,而AU级则允许有少许中断。在泛光灯下,AU级币上中断的光轮会接合起来,呈现出MS的效果。

另一方面,日光和卤素灯等强光源会将币面的瑕疵暴露无遗,从而夸大这些瑕疵,过份降低品相的评级。最理想的光源是75瓦的柔光白炽灯。Travers 建议看币时用柔光白炽台灯做主光源,日光灯做辅助光源。而 Guth 则建议模仿专业评级师的工作环境,即在一间暗室里打开柔光白炽台灯看币。要注意的是主光源一定要是一个点光源,而不是一片光。

看到这里恍然大悟。在美国币展上,币商用的都是装柔光白炽灯泡的伸展灯(Tensor Light)。一直纳闷这些灯又大又笨,为什么币商不换些轻巧的LED灯或卤素灯,现在才知道这是美国币商看币的标准光源。这些伸展灯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根据人眼的高度进行调节,让币面反射的光线恰到好处地进入眼中,而镜面的反光效果,是评判非流通币品相的一个重要指标。

各种灯光对品相判断的影响大致如下:

  • 日光、卤素灯:从MS65降到AU55
  • 日光灯:从MS65降到MS60
  • 柔光白炽灯:从MS65到MS65(无影响)
  • 泛光灯:从AU55提升到MS60
  • 裸丝白炽灯:从MS60(丑陋)提升到MS65(漂亮)
  • 泛光灯加裸丝白炽灯:从AU55提升到MS65

Bronze Age Creature Reverse Bronze Age Creature Obverse

这些图取自eBay上一位币商 logicpapa。无论是裸币也好、评级币也好,他总能把价格卖得比别人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拍照片时的灯光效果。他的钱币在照片中看起来总是非常温暖、晶莹、华美,让人不能忘怀,甚至一些65、66级的币看起来也是那么出色。我当初曾想买一枚69级的银古科五组天文钟,但他那儿有一枚68级的,看了就不想放手,最终买了下来,而且竞价很激烈。(审美态度又占了上风不是?Travers 说了,买卖钱币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品相,不要受审美影响!)我不能肯定 logicpapa 用的是什么灯。从上表看来,很有可能用的是裸丝的白炽灯。在此提醒币友一下,看币时一定要注意灯光环境,以免把好币看成差币,把差币看成好币。

现代钱币鉴定评级的源流

鉴定评级币包括“鉴定”和“评级”两个主要方面。

所谓钱币的商业鉴定,就是商业机构以自身的商业信誉、资产为担保,面向收藏爱好者提供有偿真伪校验服务,该商业机构一般对该服务的结果长期负责。评级则是评级机构根据一定的评级标准,评判钱币的品相等级。鉴定是评级的前提和基础,评级是鉴定的延伸。

评级结果类似于购买宝石时鉴定中心开具的鉴定证书,比如我们熟知的钻石就有世界通用的“4C”标准。宝石鉴定证书,标明的是宝石的属性和等级,同样,钱币鉴定评级结果,标明的是钱币的真伪和等级。

钱币的鉴定可以有效抑制假币的流通,维持钱币收藏秩序。成熟的钱币鉴定机构,通过开展鉴定服务,为收藏爱好者提供第三方鉴定渠道,使消费者可以快速区分假币,抑制假币流通,维护收藏秩序,从而增强收藏者和投资者的购买信心,促进钱币市场的发展。

钱币的评级服务可以简化交易,活跃钱币市场。在钱币的交易过程中,卖方总是倾向于偏高的品相描述,而买方则倾向于夸大品相瑕疵,以压低交易价格。这一过程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并常常使得交易无法达成。第三方评级机构的出现,使得这种议价过程变得非常简单。由于第三方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并对其评级结果提供商业担保,使得买卖双方不用再对钱币的品相认定进行协商。同时,鉴定评级服务机构还提供数量报告和价格指南等辅助数据,向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钱币的稀缺程度和市场参考价格,这使得议价的环节也得到简化。

在美国,鉴定评级币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部分评级公司开始在封装币的同时进行拍照存档,并在封装币盒内加入一一对应的编码或条码,使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这一做法有效抑制了假币、假封装币的出现,并为随后的网络交易等活动建立了基础。

美国在封装币出现不久,就立刻形成了封装币交易,交易双方通过编号即可进行交易,从而使钱币交易更加快速高效,且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同时,鉴定评级币(尤其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的鉴定评级币)还有利于在钱币交易过程中收集钱币质量、流通量、交易价格、成交量等相关数据,为收藏爱好者及投资者日后交易提供数据支持。

钱币鉴定

对于钱币鉴定评级工作来说,首要的就是鉴定,因为收藏者购买收藏品首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真假。

从业务类型上看,钱币鉴定分为官方鉴定和商业鉴定两类。钱币从模糊的概念上来说就是货币,流通货币的真伪识别是货币发行当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人民币假币收缴、鉴定工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该办法侧重于流通货币的假币鉴定及收缴。退出流通或非流通的钱币以收藏品的形态存在,种类繁杂,官方鉴定在处理此类钱币真伪的问题上就显得力不从心。同时,我国钱币的概念较人民币要宽泛很多,这些钱币的鉴定只能依赖商业鉴定。

目前,我国钱币市场上制假币、贩假币现象较为严重,变造钱币、伪造钱币在电子商务等渠道时有发现,亟需发展钱币鉴定业务。因此,国内钱币市场上应运而生了一些针对中国钱币提供鉴定服务的机构,但由于不掌握钱币样币信息,鉴定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鉴定结论的可靠性不高。因此,钱币市场亟需具备官方背景和较高信誉的机构来提供鉴定服务。

钱币鉴定工作主要依赖详实的钱币信息数据、科学严谨的鉴定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需要以数据为基础的技术鉴定,也需要以经验为基础的专家鉴定。

  • 所谓技术鉴定,就是通过仪器设备对钱币的材质、成分、尺寸、图文等技术数据进行处理和比对,排查假币。
  • 所谓专家鉴定,就是以专家的经验为基础,通过长期积累的对钱币特征的认识,作出钱币真伪的鉴定结论。

目前市场上的钱币鉴定机构均以专家鉴定为主。

钱币评级

钱币评级是对钱币品相的评判,品相是指钱币物理状态的优劣和币面的完美程度。随着各国集币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钱币交流的深入,广大钱币爱好者越来越关心钱币的品相。品相优良的钱币令人赏心悦目,而磨损严重、伤痕累累的钱币则无法给人以美感。

目前,我国收藏者对钱币品相并没有严格的评判准则,爱好者往往使用“全品”、“上品”等含混的描述进行品相界定,既缺少科学性,也难以统一使用。尽管国际上并无公认的硬币品相分级标准,但国际钱币界一直在尝试制定能适合大多数国家的标准,目前大体上先后形成了两种评定办法,即描述分级法和数字分级法。

一、描述分级法

描述分级法是采用文字描述的形式对钱币的品相进行分级,通俗易懂,容易为社会公众了解和接受,其起源很早,无从考证。目前国际钱币界主流的描述分级方法于20世纪初期开始确定,例如,美国克劳斯出版社《世界硬币标准目录》所采用的描述分级方法,被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其分级方法一般分为7级,即:

  1. 未流通/未使用/新品(Uncirculated,UNC)- 即在30倍放大镜下,也观察不到任何磨损或流通过的痕迹,但可能有包装划痕(BagMarks)。
  2. 极美(Extremely Fine,EF或XF)- 币面95%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仅有极其轻微的磨损。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90%细部清晰可见。
  3. 优美(Very Fine,VF)- 币面75%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为中等程度磨损,文字和数字边缘部分可能不够清晰。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细部清晰可见。
  4. 美品(Fine,F)- 币面50%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已呈现严重磨损,文字和数字边缘部分已不清晰。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只有50%细部清晰。币面常为未清洗状态,出现污垢,丧失光泽。
  5. 上佳(Very Good,VG)- 币面仅有25%细部清晰,整个币面已严重磨损。
  6. 佳品(Good,G)- 币面已严重磨损,仅能辨别图案轮廓,边齿也有磨损,除古币、珍稀币外,已无收藏价值。
  7. 劣品(Poor,PR)- 币面严重磨损,仅能分辨大体轮廓,边齿磨损严重,一般已无收藏价值。

二、数字评级法

数字评级法起源并盛行于美国,是在描述分级法的基础上细化而产生的。

  • 1949年,威廉·谢尔顿(William Sheldon)出版了《早期美国美分币》,该书以1793-1814年美国铜币为例,根据不同品相的铜币与市场价格的比例关系,首次用数据对硬币的品相从1-70予以分级,并附带各等级的价格,但这一比例关系很快失去现实意义。

  • 1972年,美国钱币协会(ANA)成立美国钱币协会鉴定服务部(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Certification Service,ANACS),因为美国财政部和在钱币收藏鉴定领域具有较高地位的史密斯博物馆均位于华盛顿,因此该机构最初也设立在华盛顿。直到1976年,美国钱币协会鉴定服务部业务成熟后才搬回其总部科罗拉多。但是,由于其先后于1990年和2007年进行股权转让,其稳定性及标准的连续性受到质疑,使其逐渐丧失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 1977年,美国钱币协会发布了《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Official ANA Grading Standards for United States Coins),对数字评级法进行了完善。

  • 1986年,美国7家知名币商在加州成立了一家纯商业性质的鉴定评级公司——美国硬币评级专业服务公司(Professional Coin Grading Service,PCGS)。PCGS的成立,使得数字评级法在美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

  • 1987年美国钱币保证公司(Numismatic Guaranty Cooperation of America,NGC)在佛罗里达成立。

目前,数字评级法已经在美国广泛使用,美国钱币协会也对《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不断地进行修订,但尚未得到国际上的完全认可。该标准下的钱币评级业务在近几年陆续传入我国,并在国外机构的推广下迅速发展。

数字分级法首先将钱币品相分为三类:精制品、未流通品、流通品。在每一品类后缀有数字(3-70),以表示其品相高低。其中:精制币(Proof Coins)通常细分为Proof-70、Proof-65、Proof-60和Proof-55,分别对应为完美精制(Perfect Proof)、精选精制(Choice Proof)、典型精制(Proof)和损伤精制(Impaired Proof)。“精制”原则上并非一种品相分级,而是一种特殊的制造工艺。由于精制币主要用于收藏,所以都未经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精制币出现于1850年左右,数量很少,到20世纪30年代后,各国造币厂才普遍制造精制币。目前我国所发行的绝大多数贵金属纪念币都属于此类。

未流通品(Mint State Coins/Uncirculated Coins,简称MS)指从造币厂出厂后未投入市场流通的全新币,所以也叫出厂币或原封币。未流通币可细分为MS-70、MS-65、MS-60,也就是完美未流通(Perfect Uncirculated)、精美未流通(Gem Uncirculated)和典型未流通(Typical Uncirculated)。

流通品(Circulated Coins)是指已经流通并磨损的钱币,根据磨损情况,可细分为AU-55、AU-50、EF-45、EF-40、VF-20、F-12、VG-8、G-4、AC-3、B、P,即精选近于未流通、近于未流通、精选极美、极美、优美、美品、上佳、佳品、近于佳品、差品、劣品等。

三、钱币如何被评级

在美国,当一枚硬币被提交到钱币评级公司,一般会由3名专家进行鉴定。如果被送评的钱币为伪造品,鉴定评级公司会作出假币的鉴定,并收取全部鉴定评级费用。

在确定钱币为真品的前提下,评级公司会由3名评级师对其进行背对背的打分。如果3名评级师给出的分数一致,则这枚钱币将被定为这一分数。如果3名评级师给出的分数不一致,则这枚钱币将被交给一名较高级别的评级师来确定它的分数。

对于珍稀和价值高的钱币,鉴定评级师的人数会有所增加,有时甚至会聘请公司以外的专家协助鉴定。

此外,也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一枚钱币无法确定真伪,或者专家对真伪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时这枚钱币将被出具无法认定真伪的鉴定结果,同时相关费用也会被全部退回。

中国钱币评级方法的选择

目前,我国部分收藏者已经开始接受数字评级法,部分收藏者依然使用描述评级法,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硬币评级标准。为发展我国的钱币评级业务,首要的就是要确定我国的钱币评级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除美国的70分标准外,其他国家一般有两种做法:

  • 一是直接引进美国标准。由于美国标准已建立多年,相对而言比较完善,容易被集藏爱好者接受,容易与国际接轨。缺点是由于美国历史较短,其评级币多为机制币,品相较好。我国历史悠久,钱币以古钱币为主,机制币历史较短。另外,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我国以精制币为主,而国外以普制币、流通币为主。我国普制熊猫金银币虽公告为普制币,但铸造工艺和表面质量与国外普制币存在明显差异,更接近于精制币。国外标准能否适用于我国的钱币,能否处理好我国钱币市场的特殊性有待研究。

  • 二是制订自己的评级标准。这方面已有其他国家做出表率,例如澳大利亚钱币交易商协会制定的钱币品相标准为描述分级,不采用数字定量评级;英国公布的钱币评级标准为100分制的数字评级。考虑到我国钱币体系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异,钱币铸造工艺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别,结合我国钱币的特点及市场需求习惯,制订自己的评级标准更有利于我国钱币市场的长远发展。

钱币评级类似于对“美”打分,无法规避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何确保标准执行的一贯性,还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在这方面,钱币行业组织应积极发挥作用,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币市场专业委员会等社会团体,应积极推动我国的钱币评级业务,发挥钱币行业的集体智慧,制定好我国钱币评级标准,发展好我国钱币评级业务。

摘自:《中国金币》杂志

收藏金银币的「三重境界」

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币友们收藏金银币的心境也大抵如此,这个收藏圈里成功者大有人在,投资失败的也不乏其人。

收藏金银币的第一要素为兴趣,那种喜爱金币的热情、拥有“老精稀”币的自豪感,外人很难体会的到。即便是现实生活遭遇忧愁,每当看着自己的心爱之物,也能从中提炼出极大的满足感,此乃收藏金币第一境界。

执着的追求往往跨越人性,币友们从中得到了极大的精神享受,即便是面容憔悴、身形消瘦也没关系,实现愿望的经历也令人动容,此乃第二境界。还有很多币友为了自己喜欢的金币,多方打探,积极求购,虽然有时辛苦没有白费,但也未能时时如愿。很多币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尽管追求向往已久的金币过程很艰难,最终如愿时可转念一想,金币的文化、收藏价值也会在未来不断增长,使我们的努力不至东流。

中国现代贵金属币市场起起伏伏,每次不同程度的变动都牵动币友们的心。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

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收藏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金币收藏亦是同理。

收藏金币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经常会突然惊醒,那时看中的一枚“老精稀”币,多方打探下也不是不可得,遭到挫折稍微变通一下,想要的东西就来到自己面前了。在金币市场,如此“境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表达的就是一种收藏的哲学境界,而超越了伦理的境界。

现代社会不同于以往前现代社会,获取物品的途径很多,互联网的兴起,使信息传递的更便捷,甚至打破了所有事物的边界。理论上讲,我们获取人与人之间联系更简单,追求理想反而容易了。你若一心执着,必定有人帮你。

摘自:易金在线|收藏金银币的“三重境界”

钱币收藏的七忌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一股新的群众性的钱币收藏热潮必将更加高涨。钱币的艺术性、知识性、史料性和娱乐性在全国人民文化生活中也必将发挥它独特的作用。那么钱币收藏有需要注意什么呢?

1、忌听卖者讲“故事”

诸如拿“祖传”、“扒房子、挖地基时发现”、“急用钱”之类的“故事”说事。须知这些故事大都是卖者自己瞎编的,在美丽的谎言背后却隐藏着蒙骗买者上钩的陷阱。经不住诱惑、靠听“故事”而盲目买入,事后发现上当受骗者不乏其人。

2、忌头脑发热,感情冲动

购买古钱币一看真假;二看品相;三问价格。要学习掌握购买钱币的交易技巧,在钱币市场或金店内发现自己喜欢的藏品,不要喜形于色,直奔目标,不惜重金买下。而是暗中观察,不动声色,迂回接近,不妨先探问其他钱币的价格,以分散卖者的注意力,然后不经意询问价格,故意把它说得一文不值,俗曰:褒贬是买家,把价格侃到最低时再成交。

3、忌不懂装懂,长期当外行

了解掌握一定的人民币收藏知识是钱币收藏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隔行如隔山,如果你对钱币常识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就犹如盲人摸象,在收藏过程中就会常交“学费”,上当受骗花冤枉钱。这就需要钱币收藏者不断学习有关钱币知识,提高钱币鉴赏能力,了解和熟悉历代钱币的形制、材质和钱文书体的变化,并知晓古今钱币造假制假的种种手法,发现的种种破绽。这些经验的获得,一是向书本学,购买有关钱币方面的书籍资料。二是从实践中学,多接触钱币实物,细心揣摩,进行分析比较和把握。三是要向专家请教。四是经常与藏友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4、忌随心所欲,见啥买啥

钱币收藏要有目标、有计划。古今钱币纷繁浩翰,品种极多,仅人民币就有纸币系列、普通流通纪念币系列、贵金属纪念币系列,它们之下又可分若干系列。所以,必须根据自己的财力和爱好,有选择地加以收藏,最好是少而精、成系列收藏。

5、不能盲目跟风,缺乏理性

其实盲目跟风是任何一种投资中都需要禁忌的一点,它是投资的一个死点,盲目跟风,缺乏理性思考,在人民币收藏市场中绝对站不住脚,在收藏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你合理的分析,合理的理性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回在投资过程中有所收获。

6、忌受挫后偃旗息鼓,钱币市场充满诱惑和风险

首先是收藏赝品的风险。初涉收藏者买入赝品不足为奇,就连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钱币造假古今有之,特别是价格昂贵的珍稀钱品赝品更是防不胜防。其次是价格风险。如1997年香港回归时,正逢钱币市场炒作登峰造极,钱币市场诠释了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话,从而加大了收藏者的投资冲动,不惜在高位接盘,当时200多元的香港回归普通流通纪念币(两枚面值20元),目前市场价仅21元。收藏者如不慎买入赝品或遭受价格暴跌的打击,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是要加强学习,认真汲取经验教训,总结摸索钱币市场的运作规律,趋利避害,做一名成熟、理性的投资者。

7、忌急功近利

钱币市场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企盼自己的钱币藏品快速升值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钱币收藏是一种志趣高雅的活动,收藏之道,贵在赏鉴。古人谈收藏的益处:一是可以养性悦心,陶冶性情;二是可以广见博览,增长知识;三是却病延年,怡生安寿。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币收藏活动的经济价值导向也是不容置疑的。钱币收藏者要有一个平常心态,由过去趋利性收藏转到观赏、把玩、研究、交流上来,提高钱币收藏的品味,养成宁静、淡泊的操守,摆脱铜臭的困挠和烦恼,感悟收藏真谛。

摘自:易金在线|钱币收藏的七忌